(经济观察报)有轨电车的使用体现了中国“十四五”绿色转型的努力

(经济观察报)有轨电车的使用体现了中国“十四五”绿色转型的努力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题:有轨电车出行体现我国“十四五”生态转型努力。中报记者 王梦瑶 最近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我国道路新能源汽车充电容量达到1.23亿千瓦时,日均充电容量同比增长超过45%,创下历史记录。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乘坐电动汽车出行,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中国国家能源局电力局局长杜仲明此前指出,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流通,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理念和出行方式正在深入人心。这是因为“里程焦虑”逐渐减少。 “十四五”期间,中国建成了网络拥有全球车辆数量最多、服务模式最全、覆盖面积最大的充电设施。到2025年8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枪)总数将达到1734.8万台,是五年前的约10倍。高速公路上已建成充电站超过4万个,是五年前的五倍。过去五年来,充电基础设施不仅在高速公路沿线、乡镇加速扩张,还在一、二、三、四线城市的郊区加速扩张。地方充电站数量持续增长:97%的县和80%的城市现已拥有公共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电委副秘书长、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表示,公共充电场景高功率水平持续影响漫游。新增直流充电机平均功率从2021年底的73.90千瓦增长到2025年6月的98.51千瓦。高性能充电装置迅速普及,全国高性能充电装置数量已达到3.7万个。截至今年上半年,“超级充电之城”深圳已建成运营超级充电站1057座,充电站超过48.7万个。我们在世界上第一个意识到增压站和充电枪的数量超过了加油站和加油枪的数量。 “满载一杯咖啡”的“创业”已经成为现实。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的电力越来越“绿色”。 “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中国正在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例提高从 40% 到大约 60%。产能 风能、太阳能发电年装机量已突破1亿千瓦、2亿千瓦、3亿千瓦,并正在逐步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风能、太阳能是“中流砥柱”,风能、太阳能占社会总电量的比重将从2020年的9.7%提高到2024年的18.6%。今年上半年,全社会新增用电量都是从“风太阳能”中获得的。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发电方式的代表,燃煤发电也在加速向超低排放转型。国家能源局局长王洪志在8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95%的燃煤电厂实现了超低排放。奥弗拉2024年煤矸石利用率较2020年提高3.1个百分点。如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公司乐东电厂改造提升环保标准,实现“超超低、近零排放”,整个生产过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污染物几乎为零排放,废水零排放 排放。厂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与传统火电厂高大烟囱、浓烟滚滚的形象完全不同。值此《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之际,中国近日公布了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目标包括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0%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是2020年的6倍以上,达到36亿千瓦ts、新能源汽车成为新车销售主流。新的目标更加雄心勃勃,要求更高。这意味着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大推动绿色转型的力度。 (或更多)
特别说明: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如有)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提供。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
苹果股价再创新高,“技术完备”的iPhone 17产品引发换机潮,这些公司有“真实力”进入供应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