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浩 记者 深秋时节,豫北平原上,玉米陆续归库,大地等待新植。在活粮仓库里,传感器监测温度变化,新粮生活在“空调房”里。在繁忙的生产链条中,小麦转化为面粉、面包……从田间到仓库,从车间到餐桌,一条条交织的链条,体现了粮食流通改革发展的欢快节奏,展现了大国粮仓的坚实基础。国家粮食仓库完好仓储能力超过7.3亿吨,比“十三五”末增加5800万吨。到2024年,国内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将突破4万亿元,粮食产销衔接更加顺畅。从智能农业到谷物的高效商业化。位于清丰县古城镇,河南省濮阳市,粮食主产地周建实正在忙着组装旋耕机。 “这个大任务并不容易,播种、覆土、滴灌带,一次性完成。”连日来,他不仅储备了适合晚播的半冬小麦种子,还购买了多功能农机,准备新播。站在田间一排,周建石拿出手机,点击了智慧农耕平台。土壤湿度的数据是不言自明的。周建时55岁,流转土地3500亩。五年前,它是一家农机服务商,现在是当地知名的粮食生产商。周建实对谷物种植的信心来自于技术。今年春天,他们的合作社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了科技园。滴灌区围绕高水平农业延伸土地像毛细管一样,将水和肥料精准输送到作物根部,无人机巡田喷洒农药,让“一施三防”精准高效。 “以前,300英亩的土地需要10个人干活。现在,只要按一下手机,电磁阀就会打开,水就会流出来。”他算了一笔账:今年麦田亩产达到709公斤,化肥农药用量减少20%,小麦产量增加20%。种得好,卖得好。今年6月份,老周收获了800多吨小麦。粮食陆续从濮阳运到正下方的仓库和附近的仓库。 “你可以通过手机提前预约,这样就不用排队等待送粮了。”点击“回三农”应用演示。 “当你走进门时拿到一张卡,就像在医院登记一样。你在每一步和所有细节上都刷卡“卖粮的整个流程非常简单,从登记、切割、称重、卸粮到付款,不用排长队,不用过夜同伴,真正做到了有粮有钱。”市场化收购令人鼓舞。 “价格有保障,不用恐慌。”他说。老周说。从粮食仓库的扩建,到科技化仓库的维护。走进中粮濮阳直营仓库,映入眼帘的是12个又高又浅的圆形仓库。满载粮食的车辆驶入工作塔,被液压舱门牢牢拦住。随着舱门缓缓升起, 金黄的麦粒流入榨粮坑。然后,他们乘坐斗式提升机到达顶部,经过清除杂物等流程,最后转移到仓库。中储粮濮阳直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俊华表示,作为重要的粮食交易基地,濮阳市冬小麦总产量约170万吨,商品粮预计达到120万吨。我们正在提前交付老小麦,以释放仓储能力,同时租用仓库来运营已收购的 17 个仓库。马俊华和同事正在研究两种办法,为释放45万吨仓容做准备。截至9月30日,最后一批新小麦入库,累计为市场储备谷物41.07万吨,采购作业顺利完成。仓库部部长朱彦兴进入工作塔检查粮食情况,并乘坐电梯到达35米高的仓库顶。仓库内部,蓝色传感器像神经网络一样密集分布,实时监测粮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粮食也是会呼吸的,入库后会产生热量。如果我们“如果不及时干预,就会被虫子吃掉,形成硬块。”朱彦兴解释道。在中控室点击鼠标转动风扇,仓库内的热空气就慢慢被排出。“秋冬季节,我们利用仓库内外的温差,从仓库顶部抽出空气,从底部引入冷空气。” “就像在粮食容器里装了空调一样。”内循环控温、氮气空调等技术,让粮食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如果仓库空了,或者市场需要更多供应,这些粮食就会通过拍卖的方式公开出售。”马俊华说,今年以来,已投放市场1.8万吨粮食。从千面千味,到销往国外,粮食都卖到哪里去了? 一粒小麦变成面粉的几率是多少? “以前,面粉只能提炼出麸皮和面粉“以前是磨粉机加工,但现在,通过生产线上的精细加工,我们可以生产出几十种不同用途的面粉。”中粮面业(濮阳)有限公司总监赵清华说:工厂生产时,按照生产计划设定混麦机,将不同等级的小麦自动混合,喂入破碎机。随着机器的转动,小麦经过反复的清洗、筛分、磨粉,然后再进行粉碎。 被包装成各种专用面粉袋。 “一粒小麦在磨粉时,会因品种、等级、面筋含量等不同而转化为不同的面粉。通用面粉用于制作饺子、面条等自制面食,而专用面粉又细分为馒头粉、面包粉、炸面团粉等。”赵庆华说:“通过结合 不同类型的面粉,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这些面粉是当地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NG公司。在克里莱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面粉、鸡蛋、黄油等原料均衡地混合在一起。经过揉捏、成型和发酵的过程,每一块面团都被放入烤箱中,烘烤成诱人的金黄色面包。现场,五台包装机同时运转,新鲜出炉的面包迅速包装完毕,准备运往各地。 “今年的新面包是红豆年糕,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据该公司董事曹高章介绍,该公司提供八个大类、300多个品种的零食。据称,该公司每年消耗面粉3万多吨。新产品月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今年部分产品成功进入海外市场。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局官员介绍,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达750.1亿公斤。为拓展产业链、完善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河南省打造了1万亿元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让每一粒原粮进入中国美食,服务于世界餐桌。夕阳西下,科技大院里农机轰鸣。周建时调整好播种机,开始想象几天后种植场地会是什么样子。农机在平地上划出一条直线,精选的小麦种子沿着滴灌带稳步落到地面,开始了新的生长周期。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9日第02页)
特别说明:以上内容(如有照片、图片,包括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h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
一粒粮食的行进,揭示了大国粮仓的坚实基础。